秋初,正是茉莉花茶上市之际。记者慕名走访了北京张一元、吴裕泰这些老字号茶庄。在张一元,记者见到茶庄门庭若市,顾客们争相品尝新茶后,又买回不少茶叶。一位姓王的老奶奶对记者说:买这么多茶叶不仅自己喝,还要送给亲朋好友。
张一元茶庄刘家博部长告诉记者,他们销售的茉莉花茶由于市场供不应求,不存在积压问题。他们设有自己的生产基地,有专业人才去种茶、采茶、炒茶,还有严格的检测标准等等,所以在质量上有绝对保证。刘部长又谈到,虽说茶叶市场十分火爆,但茶叶市场存在的问题也令人堪忧。
标准不一管理混乱
据了解,我国目前有约6.7万家制茶厂,按年均80亿元茶叶产值计,每家加工量不足10吨。有关人士对记者说,目前我国大多制茶企业设备简陋,管理水平低,导致茶叶质量不稳定。
据北京茶叶质检站主任张幼宁介绍,自1999年有关部门强化茶叶市场管理以来,茶叶质量有所改观,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张主任认为,我国茶叶品质差主要是一些小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简化生产过程,粗制滥造,使茶叶质量下降。例如,最新上市的茉莉花茶,有些企业在窨制过程中偷工减料,不是按照一层茶叶,一层茉莉花的工序窨制,而是大量茉莉花与少量茶叶掺在一起窨制,这种不规范制作,造成茶叶质量下降。其次是卫生标准不合格。一些茶农为了降低成本,擅自在茶园使用农药,特别是施农药后未过安全间隔期进行采摘,使农药残留超标。另外,由于我国至今没有生产茶叶的统一标准,各企业生产的茶叶质量参差不齐。张幼宁主任介绍说,目前,茶叶检测手段落后,收购茶叶时,绝大部分企业只靠鼻子闻,难以对茶叶质量严格把关。
品牌多,名牌少
目前,我国不少茶叶生产企业规模小,有人戏称是“一人一锅一个厂”。由于生产茶叶利润高,不少茶区小茶厂遍地开花。无序竞争,导致我国茶叶市场品牌多,名茶少。
中国是世界上茶类最齐全的国家,拥有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黑茶、黄茶6大茶类,但优质品牌茶的份额太低,至今还没有一个真正叫得响的名牌,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茶叶的悲哀。虽然“龙井”、“毛尖”、“碧螺春”和“铁观音”已家喻户晓,但这些还不是真正的品牌。例如“龙井”茶叶虽享誉中外,但它只是一个品种,一个地名,而不是一个商标品牌。
为应付国内市场连年不断的“茶战”,也为了迎接“洋茶”的挑战,不少制茶企业品牌意识逐年提高。“龙井茶”几年前就在寻求法律保护,准备注册商标。但这个价值连成的牌子给谁呢?牌子是打“西湖龙井”,还是“浙江龙井”?目前我国符合“龙井”标准的绿茶,在浙江全省就有近1000吨,其中“浙江龙井”占4/5,“西湖龙井”占1/5。在“龙井”究竟花落谁家尚无定论时,全国各地几乎都在生产龙井,使得市场更加混乱。
有关人士指出,无论是“西湖龙井”还是“浙江龙井”都需要众多厂家、商家来共同保护,不能任其小作坊式的茶厂砸掉这些牌子,因为最终受害的不是一个小企业,而是牵扯到整个区域。就像去年的原阳大米事件,并不是所有的原阳大米都是毒大米。但是,只要有一个企业生产、销售毒大米,它损害的是整个原阳地区,所以,企业应有发展的眼光,不可干“杀鸡取卵”的蠢事。要在保护自有品牌的同时,培育真正的名品。因此,实施名牌战略,是茶业面临的迫切任务。
针对目前我国茶叶质量不稳和少名牌的现象,有关专家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中国的茶企业要联合起来,走产业化之路,形成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
其次,有关部门要采取宏观调控措施,严把茶叶检测这一关,使其在促进茶叶流通和保证茶叶质量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第三,国家应制定明晰的产业发展政策,加大对茶叶生产的扶持力度,扶持几个龙头企业,保护现有品牌,树立真正叫得响的名牌,以振兴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