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茶饮料异常火爆,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糖烟酒会上,推出茶饮料产品的企业已近30家。在“旭日升”、“康师傅”、“统一”三大品牌的背后,“三得利”、“可口可乐”步步紧逼,而“健力宝”、“乐百氏”、“椰树”等老牌饮料名将也不甘落后,纷纷介入茶饮料市场,许多地方小厂也准备上马茶饮料项目,茶饮料市场的火药味已是越来越浓。日前,

随着一些产品价格的下调,茶饮料价格战警钟已经敲响。

据悉,近几年我国茶饮料消费量平均年增长率达300%,今年茶饮料的销量预计将达300万吨。随着竞争的加剧,各饮料厂家纷纷加快扩张步伐。“康师傅”北京公司生产部秦先生告诉记者,为了扩大北京市场的占有率,他们已于今年在北京新开了一条生产线。以生产碳酸饮料闻名的可口可乐公司也加入到茶饮料的行列,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外事部王雷称,今年4月在上海、杭州推出的“岚风”蜂蜜绿茶很快将在北京市场投放。不仅如此,就连一直生产米制品的“旺旺”也生产起红茶饮料。经过3年厉兵秣马的饮料企业,把目光聚焦到茶饮料市场,看重的正是其巨大的市场容量。

除了市场容量大之外,诱人的利润也是企业热衷进军茶饮料市场的重要原因。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孙先生向记者透露,生产茶饮料的直接成本并不高,一套灌装设备需投资40—50万元,PET聚脂瓶吹瓶生产线需投资30万元,一瓶饮料的原料成本仅为0.3元左右,如果把所有费用都折合进去,一瓶饮料也才1.2元,虽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茶饮料价格就下调了6%-8%,但零售价可以卖到3元,对于商家来说茶饮料的利润还是很可观。

正因为有这样大的降价空间,所以随着竞争的加剧,价格战在所难免。据统计,目前国内茶饮料生产企业中,旭日升、康师傅、统一等大型企业的产量所占份额越来越高,已接近80%左右,规模效益显著。茶饮料市场领先品牌已大局初定,后来者的起跑线与其相距甚远,他们要想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大多只能在价格上做文章。而几大企业似乎对价格战早有准备,统一华南销售公司饮料协理李文杰表示,现在市场上劣质及假冒产品成堆,严重威胁着茶饮料的整体声誉与市场,给统一造成惨重的损失,统一也希望能借价格战清理市场。

当产品在市场上达到饱和,通过价格来调控市场本无可厚非,但时下茶饮料市场的状况有点令人担忧。目前市场上茶饮料品种少,冰红茶、冰绿茶、乌龙茶三种品牌占据80%的市场份额,再加上许多企业盲目跟风,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很容易导致无序竞争。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当时饮料市场的“水战”,从一开始的价格战,到矿泉水、纯净水之争再到后来的恶意炒作,最终受害的还是企业自己。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茶叶发展研究中心陆尧认为:“中国茶饮料正在由成熟期向衰退期过渡。茶饮料行业及企业像其他行业及企业一样,都希望尽量缩短导入期和衰退期,而尽量延长成长期和成熟期。这是一种正常的和成熟的心理。在成熟期,随着茶饮料生产工艺日趋完善,调香、分层、抗氧化、抗悬浮物等技术水平更高,茶饮料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的品牌和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茶饮料成熟期的平均利润率将正常地呈现出下降趋势。在茶饮料的衰退期,市场的差别化、产品的品牌优势、产品的替代性和消费者忠诚度等更为重要。下一个茶饮料成长周期将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大范围内开始。茶饮料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作为茶饮料厂商而言,应突破茶饮料的局限,开发新的、适合不同群体的新型饮料。同时,各企业对茶饮料的推广力度应加强,尤其是在青少年儿童中应倡导一种潮流,并推出真正迎合其口味的茶饮料,形成差异化市场。”

的确,我国饮料工业起步较晚,茶饮料产量低,品种单调,从而制约了饮料企业的发展,甚至可能将企业引入价格竞争的歧途。正如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秘书长赵亚利所说,中国企业应加强在品牌、管理方面的改进,缩小与国际名牌的差距,这样才能在世界饮料格局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市场报》(2001年08月13日第一版)

更香茗茶
微信公众号
宁红集团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更香宁红集团 本站支持IPV4及IPV6双向访问 京ICP备170347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