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是产茶大省,也是茶叶的消费大省,但混乱的茶叶等级往往令消费者如坠云雾,不知所措。
在合肥某商场的茶叶柜组,普通黄山毛峰的价格是50多元500g,一级品120元,特级品199元。记者问营业员,所谓特级和一级有何依据,营业员支支吾吾,最后不满地瞟了记者一眼,“是送货老板叫这么填的!”其他名茶如霍山黄芽、岳西翠兰、六安瓜片等都存在同样的问题。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合肥一些商场里的茶叶柜台由个体性质的茶商租赁经营或供货,茶叶是从茶农手中直接收购而来的,等级无从鉴别。相同产地、相同观感的茶叶因级别不同而价格倍增,所以随意抬高茶叶级别,已成为惯常的竞争手段之一。商场尚如此,个体茶叶店和摊点更是“特级”、“一级”满天飞,非有胆有识者不敢光顾。漫天要价,就地砍价,买贵了怕挨宰,价格合适又担心货色不正,这似乎成了买茶者的普遍心态。省农林局茶叶科的杨科长认为,茶叶的质量受茶树的生长环境、采摘时间及加工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而等级的测定只能依靠感官分辨,缺少科学、有效的手段,更没有一个精确标准。部分商场和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对茶叶级别的认证控制比较严格,供货商须提供有关茶叶等级的企业标准和有关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检验证明。但企业标准差异仍给消费者造成识别上的混乱,容易引起消费纠纷。
消费者不是专家,不可能通过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来确保不上当受骗,政府管理部门也不可能在广阔的茶叶市场上“明察秋毫”。有关专家认为,应尽快制订茶业等级标准,加强茶叶生产及销售企业的品牌意识,使以等级浮夸为形式的价格竞争,逐步转变为以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品牌竞争。
·何其琛凌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