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工艺品,或称之为艺术品,能算得上宝贝的已属少见。而众口皆碑,被誉为国之瑰宝的,更属罕见。由紫砂工艺大师顾景舟先生精心设计(高庄共同参与设计),精心制作,精心修改,历时廿年才得以完成的紫砂极品《提璧壶》,在陶艺领域中独一无二,匠心独运,工艺精湛,是价值连城的国之瑰宝。
近些年来,一些书刊文章或断章取义,或取其所需,或不知《提璧壶》的创制过程,由道听涂说造成误传,以讹传讹。如房暗星在江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砂壶收藏指南》一书中说:「图七八︰提璧茶具。这套提璧茶具是高庄在砂陶造型器皿中的最具代表性的杰作。他将砂陶坚硬光挺,色泽温厚等工艺特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行云流水般的线条与截面上平直光洁的硬度质感吻合,在强烈的对比中,含蓄而清晰,经静止的壶赋于曲线运动的美感。该线形的整体造型又使提梁壶嘴、壶把浑然一体,达到了统一的佳境。严谨准确,考究的线角处理,是高庄人格化创作精神的结晶……。」又如台北《陶艺》杂志秋季刊一九九三(一)期袁运甫《披肝沥胆丹心可鉴──纪念陶瓷造形艺术家高庄先生》一文中说:「特别是他(高庄)在一九五六年深入江苏宜兴从事的着有成效的紫砂陶瓷艺术的研究实践……高先生亲自动手完成的《提梁壶》(提璧壶),至今已成为现代紫砂陶瓷艺术风格中的典型代表……。」
从以上两段文字中,房暗星把提璧的创作设计归功于高庄一人,而把顾景舟排除在外,袁运甫则把提璧的设计,特别是制作说成是完全为高庄所为,这是不符历史史实,且有失公允的。
笔者曾在七○年代前期和中期亲眼见到过顾景舟第三次、第四次修改提璧壶设计制体的情景。笔者在与顾景舟的交往中,顾氏曾数次谈起提璧壶的创制过程及修改情况。现就笔者所知,将其壶之特点、造型艺术、材质、工艺技法、鉴赏、把玩、内涵概述如下,请方家指正。
结谊论艺,古今有之。顾景舟、高庄相识是在一九五六年夏天。一九五四年十月,朱可心、裴石民、吴云根、施福生、范正根,邵六大、范祖德等七人组建紫砂工场,隶属汤渡生产合作社,承制中国文联美术家协会订购的高档茶具。时中央美院教授高庄经常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前来订货,朱可心与高庄结为知友。
一九五五年十月开始,蜀山──前墅一带紫砂行业实现合作化,组建「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艺人归队,任淦庭、王寅春、顾景舟、蒋蓉等人同时入社,并担任技术辅导。一九五六年,任淦庭、朱可心、裴石民、王寅春、吴云根、顾景舟、蒋蓉等同时被授予紫砂「艺人」称号。
中央美院教授高庄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来宜订货的同时,于一九五五年冬天开始带领学生到宜兴蜀山紫砂陶业生产合作社创作、实习。高庄主要从事紫砂雕塑创作设计。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五六年上半年,高庄设计了一公尺高的马克思半身像,一九五六年下半年至一九五七年,高庄设计了三十公分高的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像。高庄在宜设计创作时断时续,每年抽空来宜兴一至三个月。
高庄在从事紫砂雕塑创作的同时,对紫砂壶艺颇感兴趣,经常与朱可心、裴石民等人谈壶论艺。一九五六年夏天,高庄带学生又一次来宜兴创作实习,时任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副主任的朱可心,介绍高庄认识了紫砂光货素器高手顾景舟。紫砂行业从四○年代末期曾流行「朱可心──竹货(实花贷素器竹饰类)、裴石民──花货、王寅春──光货、顾景舟──方货(实光货素器方形类)」的说法,意朱可心的花货竹饰器、裴石民的花货素器、王寅春的光货素器、顾景舟的光货方器闻名于世。其言词偏颇,为年代所限。顾景舟四○年代以仿制时大彬《僧帽壶》为一绝。《僧帽壶》为光货素器方形造型。顾制《僧帽》方正润湿,轮廓端正,制工精细。然顾制光货素器其它圆形造型亦是拿手好戏,其《矮石铫壶》得益于早期名师储铭的技艺,讲究线条的流畅舒展,权衡比例的协调秀丽,给人从整体形象大方朴素,便利实用之感。只是方器《僧帽》更有名罢了!
由朱可心的介绍,高庄认识了紫砂光货高手顾景舟,两人一见如故,经常促膝谈艺。高庄佩服顾景舟对紫砂工艺的高深理解,独到见解,精辟论断,以及紫砂历史的渊源、演进与对紫砂陶艺的鉴赏等,并为顾景舟高超的工艺、精湛的技艺、工具的制作颇为赞誉。而顾景舟佩服高庄从事陶瓷专业的教育和科研,进行陶瓷雕塑创新和设计,并由于设计国徽浮雕图案而享有盛名,心中敬佩不已。两人心心相慕,结为知友。
一九五六年入秋的一天,顾景舟和高庄谈论起紫砂提梁壶。顾景舟认为︰历史上紫砂提梁款式诸多,各有特点特色,但他认为提梁中造型制工最好的,当属清初邵旭茂所制的提梁壶,后人称之《旭茂提梁》。《旭茂提梁》端庄大度,圆润匀称,肩宽肚圆,对等和谐,稳定悠然,便利把玩,实用方便,特别是提梁回转,犹如长虹,虚空感强而舒展大方,流超长顺势胥出,更增加茗壶的气势。高庄则认为︰《旭茂提梁》是传统中的珍品,但形制不及时大彬提梁壶。高庄所提及的《大彬提梁》指的是明末清初所仿制、南京博物馆所展,亦有人把它叫做《天香阁壶》的那把提梁。依高庄的观点,《大彬提梁》造型有突破,壶体为圆形,上身部收拢,流、把、钮呈六方形、扁形、菱角形。整体为圆,壶身提梁双圆重叠,壶底壶盖双圆重叠,使圆主体更强烈,这种造型是有突破性意义的。
这次谈壶论艺,促使顾景舟产生做一把紫砂提梁壶的想法。于是,顾景舟按照自己的想法,结合《旭茂提梁》和《天香阁.大彬提梁》两壶的优点,画了一份图纸,征求高庄的意见。顾景舟设计的提梁壶,身筒为直形式,肩与下身呈坡度并行的比例,至口颈及底部与身部各占三分之一,十分均衡。提梁把采用《大彬提梁》式,流采用《旭茂提梁》式,流呈圆形的考虑是实用,出水爽。高庄看过图纸,说像是《圆刻壶》加提梁把,提出修改意见。顾景舟请高庄重新画好图纸。高庄的改动主要是肩部与底部呈上坡、下坡势改为平缓势,身部直形式比例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这样肩与底就更宽、更稳、更舒坦。流呈六角形式,把呈扁平提梁形式,钮呈扁平形式,使整体线面结合更弧圆、更协调、更统一。
顾景舟与高庄共同设计的提梁壶──也就是提璧壶的雏形图稿设计就这样诞生了。
国之瑰宝——顾景舟提璧壶(上)
国之瑰宝——顾景舟提璧壶(上)
文/宜兴南剑
一件工艺品,或称之为艺术品,能算得上宝贝的已属少见。而众口皆碑,被誉为国之瑰宝的,更属罕见。由紫砂工艺大师顾景舟先生精心设计(高庄共同参与设计),精心制作,精心修改,历时廿年才得以完成的紫砂极品《提璧壶》,在陶艺领域中独一无二,匠心独运,工艺精湛,是价值连城的国之瑰宝。
近些年来,一些书刊文章或断章取义,或取其所需,或不知《提璧壶》的创制过程,由道听涂说造成误传,以讹传讹。如房暗星在江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砂壶收藏指南》一书中说:「图七八︰提璧茶具。这套提璧茶具是高庄在砂陶造型器皿中的最具代表性的杰作。他将砂陶坚硬光挺,色泽温厚等工艺特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行云流水般的线条与截面上平直光洁的硬度质感吻合,在强烈的对比中,含蓄而清晰,经静止的壶赋于曲线运动的美感。该线形的整体造型又使提梁壶嘴、壶把浑然一体,达到了统一的佳境。严谨准确,考究的线角处理,是高庄人格化创作精神的结晶……。」又如台北《陶艺》杂志秋季刊一九九三(一)期袁运甫《披肝沥胆丹心可鉴──纪念陶瓷造形艺术家高庄先生》一文中说:「特别是他(高庄)在一九五六年深入江苏宜兴从事的着有成效的紫砂陶瓷艺术的研究实践……高先生亲自动手完成的《提梁壶》(提璧壶),至今已成为现代紫砂陶瓷艺术风格中的典型代表……。」
从以上两段文字中,房暗星把提璧的创作设计归功于高庄一人,而把顾景舟排除在外,袁运甫则把提璧的设计,特别是制作说成是完全为高庄所为,这是不符历史史实,且有失公允的。
笔者曾在七○年代前期和中期亲眼见到过顾景舟第三次、第四次修改提璧壶设计制体的情景。笔者在与顾景舟的交往中,顾氏曾数次谈起提璧壶的创制过程及修改情况。现就笔者所知,将其壶之特点、造型艺术、材质、工艺技法、鉴赏、把玩、内涵概述如下,请方家指正。
结谊论艺,古今有之。顾景舟、高庄相识是在一九五六年夏天。一九五四年十月,朱可心、裴石民、吴云根、施福生、范正根,邵六大、范祖德等七人组建紫砂工场,隶属汤渡生产合作社,承制中国文联美术家协会订购的高档茶具。时中央美院教授高庄经常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前来订货,朱可心与高庄结为知友。
一九五五年十月开始,蜀山──前墅一带紫砂行业实现合作化,组建「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艺人归队,任淦庭、王寅春、顾景舟、蒋蓉等人同时入社,并担任技术辅导。一九五六年,任淦庭、朱可心、裴石民、王寅春、吴云根、顾景舟、蒋蓉等同时被授予紫砂「艺人」称号。
中央美院教授高庄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来宜订货的同时,于一九五五年冬天开始带领学生到宜兴蜀山紫砂陶业生产合作社创作、实习。高庄主要从事紫砂雕塑创作设计。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五六年上半年,高庄设计了一公尺高的马克思半身像,一九五六年下半年至一九五七年,高庄设计了三十公分高的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像。高庄在宜设计创作时断时续,每年抽空来宜兴一至三个月。
高庄在从事紫砂雕塑创作的同时,对紫砂壶艺颇感兴趣,经常与朱可心、裴石民等人谈壶论艺。一九五六年夏天,高庄带学生又一次来宜兴创作实习,时任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副主任的朱可心,介绍高庄认识了紫砂光货素器高手顾景舟。紫砂行业从四○年代末期曾流行「朱可心──竹货(实花贷素器竹饰类)、裴石民──花货、王寅春──光货、顾景舟──方货(实光货素器方形类)」的说法,意朱可心的花货竹饰器、裴石民的花货素器、王寅春的光货素器、顾景舟的光货方器闻名于世。其言词偏颇,为年代所限。顾景舟四○年代以仿制时大彬《僧帽壶》为一绝。《僧帽壶》为光货素器方形造型。顾制《僧帽》方正润湿,轮廓端正,制工精细。然顾制光货素器其它圆形造型亦是拿手好戏,其《矮石铫壶》得益于早期名师储铭的技艺,讲究线条的流畅舒展,权衡比例的协调秀丽,给人从整体形象大方朴素,便利实用之感。只是方器《僧帽》更有名罢了!
由朱可心的介绍,高庄认识了紫砂光货高手顾景舟,两人一见如故,经常促膝谈艺。高庄佩服顾景舟对紫砂工艺的高深理解,独到见解,精辟论断,以及紫砂历史的渊源、演进与对紫砂陶艺的鉴赏等,并为顾景舟高超的工艺、精湛的技艺、工具的制作颇为赞誉。而顾景舟佩服高庄从事陶瓷专业的教育和科研,进行陶瓷雕塑创新和设计,并由于设计国徽浮雕图案而享有盛名,心中敬佩不已。两人心心相慕,结为知友。
一九五六年入秋的一天,顾景舟和高庄谈论起紫砂提梁壶。顾景舟认为︰历史上紫砂提梁款式诸多,各有特点特色,但他认为提梁中造型制工最好的,当属清初邵旭茂所制的提梁壶,后人称之《旭茂提梁》。《旭茂提梁》端庄大度,圆润匀称,肩宽肚圆,对等和谐,稳定悠然,便利把玩,实用方便,特别是提梁回转,犹如长虹,虚空感强而舒展大方,流超长顺势胥出,更增加茗壶的气势。高庄则认为︰《旭茂提梁》是传统中的珍品,但形制不及时大彬提梁壶。高庄所提及的《大彬提梁》指的是明末清初所仿制、南京博物馆所展,亦有人把它叫做《天香阁壶》的那把提梁。依高庄的观点,《大彬提梁》造型有突破,壶体为圆形,上身部收拢,流、把、钮呈六方形、扁形、菱角形。整体为圆,壶身提梁双圆重叠,壶底壶盖双圆重叠,使圆主体更强烈,这种造型是有突破性意义的。
这次谈壶论艺,促使顾景舟产生做一把紫砂提梁壶的想法。于是,顾景舟按照自己的想法,结合《旭茂提梁》和《天香阁.大彬提梁》两壶的优点,画了一份图纸,征求高庄的意见。顾景舟设计的提梁壶,身筒为直形式,肩与下身呈坡度并行的比例,至口颈及底部与身部各占三分之一,十分均衡。提梁把采用《大彬提梁》式,流采用《旭茂提梁》式,流呈圆形的考虑是实用,出水爽。高庄看过图纸,说像是《圆刻壶》加提梁把,提出修改意见。顾景舟请高庄重新画好图纸。高庄的改动主要是肩部与底部呈上坡、下坡势改为平缓势,身部直形式比例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这样肩与底就更宽、更稳、更舒坦。流呈六角形式,把呈扁平提梁形式,钮呈扁平形式,使整体线面结合更弧圆、更协调、更统一。
顾景舟与高庄共同设计的提梁壶──也就是提璧壶的雏形图稿设计就这样诞生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