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在线未知提供)

孙中山先生与茶

孙中山先生是医生,他知茶爱茶,他认为“茶是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他说:“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所食者为淡饭,而加以菜蔬豆腐,此等之食料,为今日卫生家所考得为最有养生者也,故中国穷乡僻壤,饮食不及酒肉者,常多上寿”。

但是,由于清廷腐败,茶叶市场为外侵夺,他说:“种茶、制茶为中国最重要工业之一,前此中国曾为经销茶叶供给全世界之唯一国家,今则中国茶叶商业己为印度、日本所夺。唯中国茶叶之品质,仍非其他各国所能及”。“中国之所以失去茶叶商业者,因其生产费过高。生产费过高之故,在厘金及出口税。又在种植及制造方法太旧”。他在“计划”中也提出了一些措施。但是,他提出的一些措施,直到解放后在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府才实现。

五十年代初,毛泽东同志到杭州,曾关心龙井茶叶的生产;他对梅家坞茶山的印象很深,所以后来他在安徽农村考察时,一次指着一荒山野岭向当地群众说,这里水土条件都很好,如果能在山坡上象杭州西湖边上那样开辟茶园,既可以富了自己,也为国家增加农产品。

从51年春天起至57周恩来五次到梅家视察,对龙井茶业“作了多次指示,提高产量,改良质量。这在他给夫人邓颖超的信中,可以看到他对茶的研究精神。信中说:“西湖五多,我独选其茶多,如能将植茶、采茶、制作全套生产过程探得,你才称得起茶王,否则不过是茶壶而已。”

痛心的事是前年在某些宾馆、大饭店的宴会中,用龙井茶洗手,用洋茶叶泡茶,这真是“国耻”。为什么崇洋媚外到此深度?(罗家庆)

陈毅元帅与茶

陈毅元帅1964年路过峨眉山万年寺,老僧捧出香茶,他连啜三口,连称“好茶”。问僧茶名,僧说正待将军赐名。陈毅元帅说:“我是俗人俗口俗语,登不得大雅之堂!我看这茶形如竹叶,清秀悦目,就叫‘竹叶青’吧!”由此鼓励下,万年寺众僧善种精加工,在1985年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第24届食品评选会上,获金奖。

宋朝名人与茶

①范仲淹的《斗茶歌》是咏武夷茶的第一名篇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写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脍灸人口,在古代茶文化园地里占有一席之地,这首斗茶歌说的是文人雅士以及朝廷命官,在闲适的茗饮中采取的一种高雅的品茗方式,主要是斗水品、茶品(以及诗品)和煮茶技艺的高低。这种方式在宋代文士茗饮活动中颇具代表性,从他的诗可以看出,宋代武夷茶已是茶中极品、也是作为斗茶的茶品。同时写出宋代武夷山斗茶的盛况。其诗为: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②古代茶学家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宋代著名书法家。官至端明殿学士,庆历年间(1041-1048)为福建转运使。他是北宋著名贡茶——小龙团的创始人,并精于品茗、鉴茶,也是一位嗜茶如命的茶博士。据说蔡襄挥亳作书必以茶为伴。对这样一位十分喜爱茶叶,尤其是对福建茶业有过重要贡献的朝廷命官,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古代的茶学家。

蔡襄的《茶录》以记述茶事为基础,分上下两篇。上篇茶证:“论茶的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盏、点茶”;下篇器论:“论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茶录》最早记述制作小龙团参入香料的情况,提出了品评茶叶色、香、味的内容,介绍了品饮茶叶的方法。是继唐代陆羽《茶经》之后最有影响的茶书。

③苏东坡茶墨结缘传美谈: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一位品茶、烹茶、种茶样样都内行的大诗人,创作出许多千古茶诗、词。然有关他的故事也被传为美谈。有一天,苏东坡、司马光等一批墨人骚客斗茶取乐,苏东坡的白茶取胜,免不了乐滋滋的。当时茶汤尚白。司马光便有意难为他,笑着说:

“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君何以同时爱此二物?”

苏东坡想了想,从容回答说:

“奇茶妙墨俱香,公以为然否?”

司马光问得妙,苏东坡答得巧,众皆称善。此事传为千古美谈。

④朱熹的茶诗:

朱熹(1130-1200年),宋代著名理学家,婺源(今江西)人,也是一位嗜茶爱茶之人。淳熙十年(1183年),朱熹在武夷山兴建武夷精舍,授徒讲学,聚友著述,斗茶品茗,以茶促人,以茶论道,他写的《咏武夷茶》、《茶灶》、《茶坂》等诗后,使武夷茶名声大振。据说,朱熹在寓居武夷山时,亲自携篓去茶园采茶,并引之为乐事。有诗云:

携赢北岭西,采撷供名饮。

一啜夜心寒,羝跌谢蠹影。

题名为《茶坂》

此外朱熹的《咏武夷茶》也一直流传至今。其诗曰:

武夷高处是蓬莱,采取灵芽于自栽。

地僻芳菲镇长在,谷寒彩蝶未全来。

红裳似欲留人醉,锦幛何妨为客开。

咀罢醒心何处所,近山重叠翠成堆。

宋朝名人与茶

①范仲淹的《斗茶歌》是咏武夷茶的第一名篇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写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脍灸人口,在古代茶文化园地里占有一席之地,这首斗茶歌说的是文人雅士以及朝廷命官,在闲适的茗饮中采取的一种高雅的品茗方式,主要是斗水品、茶品(以及诗品)和煮茶技艺的高低。这种方式在宋代文士茗饮活动中颇具代表性,从他的诗可以看出,宋代武夷茶已是茶中极品、也是作为斗茶的茶品。同时写出宋代武夷山斗茶的盛况。其诗为: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②古代茶学家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宋代著名书法家。官至端明殿学士,庆历年间(1041-1048)为福建转运使。他是北宋著名贡茶——小龙团的创始人,并精于品茗、鉴茶,也是一位嗜茶如命的茶博士。据说蔡襄挥亳作书必以茶为伴。对这样一位十分喜爱茶叶,尤其是对福建茶业有过重要贡献的朝廷命官,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古代的茶学家。

蔡襄的《茶录》以记述茶事为基础,分上下两篇。上篇茶证:“论茶的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盏、点茶”;下篇器论:“论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茶录》最早记述制作小龙团参入香料的情况,提出了品评茶叶色、香、味的内容,介绍了品饮茶叶的方法。是继唐代陆羽《茶经》之后最有影响的茶书。

③苏东坡茶墨结缘传美谈: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一位品茶、烹茶、种茶样样都内行的大诗人,创作出许多千古茶诗、词。然有关他的故事也被传为美谈。有一天,苏东坡、司马光等一批墨人骚客斗茶取乐,苏东坡的白茶取胜,免不了乐滋滋的。当时茶汤尚白。司马光便有意难为他,笑着说:

“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君何以同时爱此二物?”

苏东坡想了想,从容回答说:

“奇茶妙墨俱香,公以为然否?”

司马光问得妙,苏东坡答得巧,众皆称善。此事传为千古美谈。

④朱熹的茶诗:

朱熹(1130-1200年),宋代著名理学家,婺源(今江西)人,也是一位嗜茶爱茶之人。淳熙十年(1183年),朱熹在武夷山兴建武夷精舍,授徒讲学,聚友著述,斗茶品茗,以茶促人,以茶论道,他写的《咏武夷茶》、《茶灶》、《茶坂》等诗后,使武夷茶名声大振。据说,朱熹在寓居武夷山时,亲自携篓去茶园采茶,并引之为乐事。有诗云:

携赢北岭西,采撷供名饮。

一啜夜心寒,羝跌谢蠹影。

题名为《茶坂》

此外朱熹的《咏武夷茶》也一直流传至今。其诗曰:

武夷高处是蓬莱,采取灵芽于自栽。

地僻芳菲镇长在,谷寒彩蝶未全来。

红裳似欲留人醉,锦幛何妨为客开。

咀罢醒心何处所,近山重叠翠成堆。

陆羽鉴水

茶圣不仅在茶的历史、生产和鉴赏上有独特的功夫,而且,对于烹茶用水也十分讲究,对水的品鉴十分精到。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中记述了鉴水的一段故事。

唐代宗时期,湖州刺史李季卿到维扬(就是今天的扬州)与相逢。李季卿一向倾慕,很高兴,便说:“陆君善于品茶,天下闻名,这里的扬子江南零水又特别好,二妙相遇,千载难逢”。因而命令军士执瓶操舟,到江中去取南零水。趁军士取水的时间,把各种品茶器具一一放置停顿。不一会,水送到了。用杓在水面一扬说:“这水倒是扬子江水,但不是南零段的,好象是临岸之水”。军士说:“我乘舟深入南零,有许多人看见,不敢虚报”。陆羽一言不发,端起水瓶,倒去一半水,又用水杓一看,说:“这才是南零水”。军士大惊,急忙认罪说:“我自南零取水回来,到岸边时由于船身晃荡,把水晃出了半瓶,害怕不够用,便用岸边之水加满,不想处士之鉴如此神明。”李季卿与来宾数十人都十分惊奇鉴水之技,便向讨教各种水的优劣,并用笔一一记了下来。

清照角茶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诗词清丽婉约,饱含着丰富的情感。他的丈夫赵明诚,是个金石学家,两人情意甚笃,相敬如宾。赵明诚去世后,留下了一部《金石录》著作的“后序”是李清照所作。在“后序”中对丈夫生前的事迹和两人以茶助兴共同学习的往事作了动人的回顾。其中的一件生活趣事,描写得极为传神:

“每获一书,即同共校勘,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夫妇治学严谨,博闻强记,青灯黄卷之中,孜孜以求,相互激励,一杯清茶,成了他们辛勤为学的见证,一杯清茶,为的一生平添了一段清奇的风韵。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