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在线未知提供)

在古代,我国茶业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传子、师教徒的狭隘、封闭式的方法。只是到了近代,茶业教育才有了“洋学堂”,接受教育的人逐渐多了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本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茶业教育更有了新的发展。

近代茶学教学的诞生

20世纪初,为振兴华茶,茶界中不少有识之士,呼吁要培养我国的茶叶专业人才。

1909年湖北省成立茶业讲习所,所址在羊楼洞茶业示范场。1910年四川省盐茶道尹在灌县创办通省茶业讲习所,后迁成都,并改名为四川省立高等茶叶学校,学制3年,共毕业18个班,造就了一批人才。该校于1935年停办。1916年湖南省建设厅在长沙岳麓山开设湖南茶业讲习所,1920年因岳麓山非产茶中心,且茶园面积甚小,制茶设备阙如,于是迁往安化小淹,旋又迁至黄沙街,并改称茶业学校。1918年安徽省在屯溪建立茶务讲习所,学制2年,专业课设置有茶树栽培、制茶法、茶业经营等。1923年云南省设立了茶务讲习所。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农商部门从茶叶生产需要出发,也举办一些训练班或讲习所。1935年全国经济委员会农业处在安徽祁门设训练班,招收初中学生,毕业后派去指导茶农合作事业。1936年上海商品检验局产地检验处举办茶业训练班,招收高中学生进行培训。同年,福建省政府在福安设立初级茶业职业学校,在1937年扩招了高中文化程度的一个班,1938年该校并入省立高级农业职业学校。1938年贸易委员会富华公司在香港开设茶业训练班,招收高中程度人员进行短期训练,翌年被派往东南各茶区,协助茶叶统购、统销。在此期间,浙江、湖南、安徽都开设了茶叶技术培训班。这些训练班开设的课程有茶树栽培、茶叶制造、茶树病虫害、茶业经济等,并去试验场、实验厂实习和茶区调查,培养了一批茶业人才。学员毕业后,大部分从事茶叶生产、教育和科研工作。1940年中国茶叶公司又设高中级业务人员技术训练班,由此为契机,与上海复旦大学商议,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学茶业系科。

复旦大学设立茶叶系、茶叶专修科,是中国茶业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发展中国茶业高等教育,培养、造就、积蓄人才和振兴中国茶业,都有着很大、很深远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中山大学在早年也成立过茶蔗部。中山大学农学院原由广东农林试验场及农林讲习所演进为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再由农专归并为广东大学,成为广东大学农科。1926年改为中山大学农科,1931年改称中大农学院。1936年全部迁进石牌。鉴于茶蔗在南中国农业中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成立茶蔗部,设有茶蔗研究所及茶作蔗作两学科,目的一是积极从事试验研究,以发展广东茶蔗生产;二是培育人才,训练干部,发展茶蔗事业。

另外,在复旦大学设置茶科前后,中央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金陵大学、中山大学等都在农学院开设过特作或茶作的课程。1940年秋英士大学还办了特产专修科,内设茶业专修班,课程内容进一步得到了充实。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