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长期在潮汕平原和南洋群岛的一部分潮籍华侨中盛行。

顾名思义,喝"功夫茶"是颇费工夫的。

首先是茶具奇特。在一个名曰"茶鼓"的精美瓷具上放着三几个其薄如蛋壳的小小茶盅;还有一把陶制小茶壶或瓷制阔口盖壶;一把专供煮开水的小水壶(有陶制的、铜制的、铝制的和不锈钢制的),装茶叶最佳是锡制的茶罐……

其次是冲沏和操作程序的繁赘。例如,先得将水煮沸,然后用滚烫滚烫的沸水洗涤茶具,在洗涤小盅时,右手拇指触及小盅的嘴口边缘,中指顶着盅底,食指拨着盅沿周而复始地转动,状如轴轮旋转。洗盅后就是沏茶了。沏茶要用沸水高高地冲,然后用茶壶盖刮去飘浮在壶面上的泡沫。第一次冲沏要当洗茶用而倒掉,第二次冲沏才入盅;入盅时要低洒,以防盅时起水泡,开始要均匀地在那三几个小小盅上轮回地洒,这叫"关羽巡城",待到最后几滴浓汁时,那是茶之精髓所在,要分享,在几个小盅上平均滴洒,这叫"韩信点兵",喝后再洗盅,再沏茶,如此反复类推,大约冲沏五六遍即应再换茶叶,以求浓酽……

第三是喝茶讲究礼节和方法。通常沏茶者由主人亲自动手,以示热情。第一轮茶,沏茶人不喝,应由客人先喝,在举盅前,大家做一谦让手势喊一个"食"字(潮语食通饮),或连喊:"食食"、"食食"……因为茶盅无把,端盅时必需用拇指和食指捏盅沿,中指顶住盅脚部位,举起来趁热一口喝下,也可分数口呷饮,然后把盅里的茶屑倒净,再用鼻品一品缭绕在空盅里的淡淡茶香,嘴品加鼻品,才谓真正的品茶也……

至于水质的考察,燃料的考察,茶叶的考察,都别有一番风情。就说水质吧,其优劣排次大体是:一泉,二井,三潭,四堀,五溪,六湖,七江……;燃料也历经一个沿革过程:最早是用乌榄核,以后用木炭、蜂窝煤、煤油、酒精、煤气、发展到今天普遍彩电炉和电热水壶……;茶叶则选用福建产的乌龙茶。乌龙茶是一个总称,下分铁观音、色种、一枝春、水仙、名香、佛手、金桂香、紫云香等等,时人称颂福建的安溪为最优产地。潮州产的"凤凰单丛"品种,近年颇为流行,大有咄咄逼人之势。南洋群岛潮人则独爱"白毛猴"……;余如扇火炉之扇也有考察,分为羽毛扇、葵扇、竹篾扇、纸扇;茶童分稚童、老童、女童……;饮茶时分独盅、双盅、品盅(三人)、四盅、群盅……;茶壶的种类更是异彩纷呈,有大、小、高、矮、圆、方、三角、梭形、小嘴、阔嘴,有一位老同志就曾珍藏着许多茶壶,遂有"百壶斋主"之雅号……。从上述足见其考察程度了,你如能亲临其境观之,一定会惊异得瞠目结舌。

故此,"功夫茶"才独形一格,传为美谈。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